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试飞员都是英雄的原因!1978年,一架歼八在试飞任务中飞行至1
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试飞员都是英雄的原因!1978年,一架歼八在试飞任务中飞行至1.7万米高空时,突然发出一声巨响,试飞员惊讶地发现两个发动机竟然同时熄火,连续尝试了20次仍然无法重新启动,飞机开始迅速下坠!1978年秋天,试飞员王昂照例执行歼八战机的高空测试任务,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,直到战机爬升到1.7万米高度。两台发动机几乎同时熄火,仪表盘上的红色警示灯接连亮起,王昂立即按照标准程序尝试重启,一次、两次、十次、二十次,发动机始终没有反应。战机正在急速下坠,高度表上的数字飞快跳动,按照飞行手册,这种情况下唯一选择就是跳伞逃生,塔台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:“立即跳伞!”王昂看了看高度表,还有3100米,这个高度已经很危险了,但他想到这架战机承载的无数心血和巨额投入,决定再试最后一招。他关闭了自动控制系统,这是飞行教程中明确禁止的操作,在自动模式下,计算机会根据程序执行标准流程,但现在标准流程已经失效。王昂改为手动直接控制发动机的燃油供给和点火系统,几秒钟后,左侧发动机发出了久违的轰鸣声,紧接着右侧发动机也重新启动。战机距离地面已经不足千米,王昂迅速拉起机头,飞机擦着山顶的树梢重新爬升,地面雷达站的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。事后分析发现,双发同时停车的原因是燃油系统设计缺陷,在极高海拔下,燃油泵的工作效率会显著下降,导致供油不足。这次事件直接推动了双发战机“交叉供油”技术的研发,简单说就是两台发动机可以互相备份燃油供给,一台出问题时另一台能接管全部工作。王昂保存下来的完整故障数据成为设计改进的重要依据,工程师们从中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,并设计出更可靠的燃油系统。类似的技术突破在试飞历史上并不罕见,每一项看似简单的飞机功能,背后都经历过无数次测试和改进。比如现在飞机上常见的失速预警系统,就来自早期试飞员故意让飞机进入失速状态的测试数据,他们需要找到飞机失去升力的临界点,然后设计相应的安全措施。再比如现代战机的机动性能,也是试飞员一次次挑战飞机极限换来的,他们会测试各种高难度动作,记录飞机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。这些测试过程确实存在风险,据不完全统计,世界各国在试飞过程中都付出过代价,但正是这些探索为后续的安全飞行奠定了基础。今天我们看到的歼—20、歼—35等先进战机,其飞控系统的每一个安全设计都融入了几十年来的试飞经验。当年王昂面临的“双发停车”问题,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,现代战机不仅有交叉供油系统,还配备了更先进的发动机监控和故障诊断功能。飞行员在遇到类似情况时,不需要完全依靠经验和直觉,系统会自动提供最优的应对策略,这种进步正是建立在当年那些惊险测试的基础上。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试飞工作推动了整个航空工业的进步,每一次故障分析都会产生新的设计思路,每一项改进都会提升飞机的整体性能。王昂那次11秒的生死抉择,最终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,现在每架新飞机在设计阶段,工程师都会考虑各种极端情况的应对方案。信源:“保飞机,不跳伞!”他是当之无愧的“长空之王”——央广网